杜守宇研究员宁夏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2013年5月6日
田间管理是获得丰产的重要环节,田间管理的目的在于运用综合的农业技术,为幼苗创造良好的生育条件,在保证全苗的基础上,促进全部幼苗得以茁壮成长为丰产的植株,尽快地达到预计的叶面积指数并延长其稳定期,充分发挥植株的内在增产潜力,保持土壤水、肥、气、热的最佳状态,为结薯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苗前管理
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约经30天左右。这一阶段内,由于播种方法、杂草滋生情况、表土板结情况、土壤湿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出苗期迟早和整齐度不同,应针对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一是如遇雨地面板结应及时破除板结。二是如杂草过多时应及时锄草。三是在水地苗前土壤水分如严重不足,影响幼芽出土可及时顺垄沟灌水促使出苗。
二、查苗补苗
苗基本出齐后,应及时查苗补苗,否则缺苗会造成减产。据报导行内缺苗1株时,相侧相邻的植株可以补偿损失50%(每株约补偿25%)。如缺苗连续多株,形成断条时则对产量影响较大。大田缺苗在10%以内,不仔细检查不易发现。研究证明:缺苗20%时减产23.8%;缺苗30%时减产24.3%;缺苗40%时减产36.8%;缺苗60%减产40.2%。检查缺苗时,应找出缺苗的原因,如薯块已腐烂,应把烂块连同周围的土壤全部挖除,以免感染新补栽的苗子。
补苗时可将一穴多株的苗挖出,移栽到缺苗的地方。其方法:拔时一手插入苗丛下部的穴中按住薯块,另一手顺茎下部向下插到根际,将欲拔之苗轻轻向外侧掰下,或用小手铲从苗丛中间垂直插下,将需要的一部分苗带土挖下,把原穴用湿土培好,取出的苗应立即栽到缺苗处,栽时要深挖坑,露出湿土,使幼根与湿土紧接,然后加厚培土,使苗大部分埋入土中,仅留顶梢2—3个叶片,补苗在阴雨天前进行,栽苗易于成活。如天气干旱可浇水栽苗。补苗不易过晚,苗龄过大,则栽后缓苗时间长,会影响产量。
另外,为了以后补苗,播种时可在田块地头,有意识地多密种,专门作移苗补栽之用,这样便于带土移苗补栽,有利于提高成活率,有利于抗旱,而与田间幼苗生育一致,便于管理。
三、生育期的田间管理
出苗后的田间管理,应当密切结合植株生育情况进行,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调节植株内部营养物质的合理分配,使植株向丰产长相发展。
在宁南山区马铃薯从播种到出苗约经历30—40天,出苗至花蕾需经20天,此时出苗生长很快,以茎叶和根系发育为中心,在栽培上,以壮苗促棵为中心,通过早锄草松土,达到促地下带地上,疏松土壤提高地温的目的,使马铃薯地上部生长茁壮,苗矮茎粗,具有6—8个肥厚平展的叶片,叶色浓绿,叶背微紫为壮苗。块茎形成期,此时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结薯多少的关键时期,田前管理以促为主,促地上带地下,通过中耕培土,追肥,防治地下害虫。有灌溉条件的地方适时适量灌水使之形成茎杆粗壮,直立不倒,叶片肥厚润泽,叶色浓绿,不落蕾,开花繁茂,长势茁壮的丰产长相,块茎增长期以块茎的体积和产量增长为中心,是马铃薯需水需肥最多的时期,该期一般经历30天左右,管理措施以早期中耕培土,叶片喷肥为主。使地下促块茎迅速膨大。淀粉积累期是以淀粉积累为中心,约经40天左右,任务是防止茎叶早衰,尽量延长茎叶绿色体寿命、增加光合时间,使块茎积累更多的养分。在这个时期的田间管理通过拔除杂草、培土、防病虫害、叶面喷肥、及时收获,使地下积累更多的干物质。
具体措施:
(一)适时中耕培土:
苗齐后要及早中耕除草,结合中耕除草培土2—3次,植株封垄前培完。过晚则对马铃薯生长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如在马铃薯后期或开花期才进行中耕培土,这时植株已经封垄,枝叶交错又很嫩,作业时不可避免的要碰伤枝叶。据调查,这个时期进行中耕培土约有60%以上植株被不同程度的碰伤,影响了植株的正常生长,还易感染病害,而这个时期匍匐茎基本都形成,还有一部分匍匐茎形成了小块茎,当中耕培土时人为的把一部分生长的长的匍匐茎弄断,使之不能再形成块茎,或使匍匐茎顶端离垅沟帮近了,往往造成“窜箭”。据调查,中耕培土晚弄断匍匐茎和“窜箭” 的达12—17%,对产量影响极大。培土一定要厚不能太薄,太薄一是使块茎膨大期温度易升高,水分散失快,对生长不利。二是块茎生长易顶出地表,见光形成青头,降低品质。三是由于土薄,晚疫病菌部分易随雨水渗到块茎上,使块茎感病率增加而降低产量,也不利于贮藏。
目前宁南山区中耕一般进行三次,培土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平种垅植种植方式全生育中耕培土三次,第一次在齐苗后浅锄,第二次中耕在株高10cm时进行低培,培土高度5cm。第三次在现蕾时中耕高培土、培土高度超过15cm,从宽行中间取土培植在窄行处,培土后田间形成垄。坑种垄植方式全生育期中耕培土三次,分别在苗高10cm、株高20cm和现蕾始期进行,培土时将苗丛向周围均匀分开,从穴行间取土培植在苗丛中心,留苗头约3cm露出土面,培土后田间形成堆垄。结合培土可追肥,培土作业应注意墒情,遇雨抢墒进行。据试验,在马铃薯现蕾到开花前及时起垅培土两次较不起垅增产13.53%,起垅培土一次较不培土增产12.2%。
(二)及时追肥
追肥依当地土壤肥力情况和植株长相酌情增减。为了达到经济合理,一般分二次进行,第一次在始蕾期,结合中耕培土进行,由于马铃薯对氮的吸收较早,块茎膨大期达到最高率,对钾的吸收较迟,但一直到成熟;对磷的吸收较慢,较少,加之早春气温较低,土壤中微生物不活跃,有机肥分介慢,追施化肥,尤其追施氮肥,使植株迅速生长,建成较大的同化面积,提高群体的光合生产率。以追氮肥为主。第二次是在现蕾盛期,结合中耕培土进行。追肥时期据研究苗期追肥增产17%,蕾期追肥增产12.4%,而花期追肥仅增产9.4%。宁夏旱农区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一般在块茎形成期结合培土追施一次结薯肥,以氮肥为主。追肥量按测土配方施肥卡进行:亩产1000kg时应追施尿素4.8kg;亩产1500kg时,亩追施尿素8.7kg;亩产2000kg时,亩追施尿素13kg;亩产2500kg时,亩追施尿素18.3kg;亩产3000kg时,亩追施尿素23.9kg.。扬黄灌区亩产2000kg时,需追施尿素14.8kg。若后期表现脱肥、早衰现象,可用磷.钾或结合微量元素进行叶面喷施,亦有增产效果。
(三)叶面喷肥
(1)叶面喷施膨大素
在马铃薯开花前5~7天喷施膨大素能提高叶片制造营养的能力,增加光合效率,较多的把营养运送到薯块里去。它还能促进根系生长、增强抗旱能力。据试验施用膨大素后可增产10~30%,提高大薯率5%,增加切干率0.2~1%。施用方法,在马铃薯开花前5~7天,一亩用一包膨大素(10克)兑水20~30升,配成水溶液,用喷雾器均匀喷施。
(2)喷施多效唑
喷施多效唑可起到控地上,促地下的作用,能改善叶子的光合性能和条件,增加叶绿素含量,提高光合能力,抑制和减缓叶片衰老,改变营养物质在植株各部位的分配,促进向块茎运转,使产量提高,一般可增产10~20%。施用方法,喷施剂量每亩用15%可湿粉剂24~32克,25%乳油14.4~19.2毫升,兑水40升,在花蕾期用喷雾器均匀喷在马铃薯茎叶上。
(3)喷施增产灵
选用剂型为5号或6号的增产灵,每亩用增产灵0.15克左右,配成5-10PPM溶液在晴天早晨露水干后用喷雾器均匀喷在植物茎叶上。
(4)磷酸二氢钾叶面喷肥
马铃薯现蕾开花期、块茎增长期叶面喷施磷酸氢二钾以补茎叶需肥,防早衰,每亩用0.1千克,加水20千克,喷施后可增产5.46~19.5%。在开花期喷400倍石油助长剂一般较对照(喷等量清水)亩增产10.7%。
(5)喷施“农一清”
农一清即高效农化素精合液肥,是一种新型农用化控调节专用液肥,集农作物所需的氮、磷、钾和锰、镁、铜、锌、硼等16种微量元素及抗旱剂综合调节于一体,具有抗旱、抗寒、抗倒伏、抗早衰、抗病虫、促早熟、节药、节肥、改良作物品质,增产增收幅度大的特效,经西吉县农技推广中心在马铃薯上应用效果显著,在苗期,现蕾期各喷一次(每亩喷农一清原液500ml加水100倍)可使地膜马铃薯总产增加8.9~10.5%,露地马铃薯产量增加10.9~17.6%。
(四)摘花去蕾
在现蕾开花期要及时摘去花蕾,以减少现蕾,开花,结铃对养分和水分的消耗。
(五)灌溉及补溉技术
1、马铃薯的需水规律
马铃薯为需水较多的作物,其蒸腾系数为400—600,即每形成1公斤马铃薯干物质,需要消耗400-600公斤水,土壤水分不足则影响植株的正常发育和产量的积累。马铃薯的需水量因气候、土壤、品种、施肥量及灌溉方法而不同。栽培在肥地上,形成每公斤干物质所消耗的水量较瘦地上要低得多。如肥沃的粘土每生产1公斤块茎耗水97公斤,而在贫瘠的沙质土则需耗水172.3公斤。
马铃薯需水虽多,但抗旱能力也强,几乎与谷类作物相似。尤其植株发育的初期,块茎中有足够供给萌芽用的水分,只要切块稍大些,在一般情况下,可以不从外界吸收水分而能萌发壮芽;幼苗出土后的一段时间期内,由于幼苗较小,加之气温较低,需水也少,幼苗时期需水量占全生育期需水量的10-15%,但因当时幼根较少,吸收能力较弱,故土壤需保持一定水分,供給幼苗发育之用,土壤过干势必影响幼苗的发育。
块茎形成期是地上部旺盛生长阶段,由于当时气温逐渐升高,茎叶生长迅速,根系日益深广,叶面积逐日增加,新陈代谢旺盛,植株需要充足的水分养分,以加速地上部的迅速建成。这一阶段的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的20%以上。该期如果水分不足,则植株发育迟缓,生长不旺,难以获得丰产。
马铃薯在块茎形成期与块茎增长期交替阶段,是地上地下营养分配的转折时期,即由地上茎叶激烈生长转到块茎的迅速膨大增长,植株体内养分的分配由供应地上部为主转为供应地下部块茎增长为主,致使茎叶生长减缓以致停顿。这一转折时期不需过多的水分和氮肥促攻茎叶,否则易造成徒长,干扰了体内营养的分配,影响块茎产量的积累。但过了这一短暂的转折期(约10-15天)而进入块茎增长期时,需水量依然是很高的。该期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总需水量的50%以上,是一生中需水量最多的时期,故不应中断水分供应,但需注意当地降雨情况来决定灌水多少,否则土壤水分过量易致茎叶徒长,甚至倒伏,影响块茎产量。至淀粉积累期则不需要过多的水分,水分过多往往造成薯块腐烂和种薯不耐贮藏,该期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10%左右。
从马铃薯各个生育时期对水分的要求来看,以块茎增长期需水量最多;但幼苗期缺水对于产量也有很大影响。黑龙江省克山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对马铃薯最适土壤含水量及其灌溉生理指标的研究证明:从苗期到现蕾期,土壤水分的盈亏对产量影响最显著,这一时期随土壤含水量的递增,块茎产量显著增加,如果整个生育期保持土壤最大持水量的80%时,其产量为土壤最大持水量40%的六倍。可见,保持土壤有充足的水分是提高产量的重要保障。马铃薯生育期如有300-450毫米均匀分布的雨量,并配合一系列的增产措施,即可获得丰产。在广大北方干旱地区,生育期间降雨量往往不能满足马铃薯对水分的要求,所以对马铃薯要进行生育期的灌溉。
2、灌水技术
(1)灌水时期:马铃薯苗期耗水不多,但若干旱仍需灌水。块茎增长期需水量最多,如土层干燥应及时灌溉。生育后期需水量逐渐减少,但若过度干旱,也需适当轻灌。收获前10-15天停止灌水,促使薯皮老化,有利于收获和贮藏。各生育阶段,如雨水过多,都要清沟排水,防止涝害。引黄灌区是在灌足冬水的基础上进行播种的,种薯含水量又高,土壤含水量一般能保证马铃薯的出苗和幼苗期生长。块茎形成期至块茎增长期需水最多,是需水高峰要及时供水。扬黄灌区末冬灌的要进行春灌后再播种才能保证全苗地膜种植早熟马铃薯,在孕蕾、开花期各灌一水。
(2)灌溉制度:试验和群众经验指出,马铃薯整个生育期保持土壤达到最大持水量的60-80%,对丰产最为有利。其中,幼苗期,在4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65%左右为宜,在块茎形成期和块茎增长期,则以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75-80%左右为宜,在淀粉积累期,60厘米土层内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65%即可。
如果各个生育阶段的土壤水分达不到上述指标时,必须灌水补充。至于每亩地究竟需水多少,在少雨干旱地区,主要应以产量的高低而定,根据蒸腾水量的计算,每生产0.5公斤鲜块薯需水50-75公斤,若每亩生产块茎1500公斤,需水75-112.5吨。
3、灌水方法
①沟灌:此法灌水均匀,省水、进度快,便于控制水量,有利于排水防涝。灌水深度以沟深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二为好。
②滴灌:滴灌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它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滴管带及其滴头按照作物需水要求和作物所需的养分以较小的流量(2-200L/H)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者土层中。
滴灌的优点:
一是节水。按照作物需水要求用滴灌进行灌水,仅湿润作物根区附近土壤,蒸发损失少,而且由于灌水流量小,不易发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可有效降低灌溉水的损失和浪费。同时滴灌能比较精确地控制水量,可适时适量的按作物生产需要供水,水的利用率高。因此,滴灌比地面灌溉节水30-50%以上,比喷灌节水15-25%。据宁夏水科所研究,用一套全移动滴灌设备控制四眼窖可滴灌八亩地。
二是节能。滴灌的灌水器在低压条件下运行,工作压力一般为50-150kpa;又因其省水、灌水利用率高,对提水灌溉来说就意味着降低了能耗。
三是灌水均匀。滴灌系统能够有效地、较准确地控制各个灌水器(滴头)的出水流量,灌水均匀度高,一般可达80-90%。
四是省工。由于滴灌灌溉水量小,运行费用相对降低,且滴灌不需平整土地,装有自动运行设备,劳动力费用也随之降低。另外,滴灌田块大部土壤表面保持干燥,减少了杂草。相应清除杂草的劳力和除草剂的费用减少。在作物行间的土地仍然是干的,方便田间作业。滴灌时肥料、杀虫剂等注入灌溉水中,随灌溉施入田间,不需要费劳力进行喷施,从而大大节省了劳动力。
五是增产。滴灌能适时适量地向作物根区供水、供肥,且不破坏土壤结构,土壤中的养分也不易淋溶流失,为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有利于实现高产,提高产品质量。滴灌较其它灌溉方式增产30%以上。2001年原州区鸭儿沟村马铃薯亩滴灌120方水,亩产超过了3000公斤。在盐池县试验生育期降水299.3mm情况下,马铃薯亩滴灌50方水,滴灌5次,比不滴灌的增产42.6%,商品率提高31个百分点。
六是对土壤和地形的适应性强。滴灌的灌水强度可以根据土壤入渗能力进行调节,即选择不同型号的灌水器,使作物根区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而不会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造成水量浪费。由于滴灌是用压力管道输水,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地形条件。